发布时间:2025-01-20
2024年12月,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与零跑汽车宣布达成电驱控制器量产线项目合作。双方将围绕该项目正式开启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电驱控制器领域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零跑汽车,全称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其创始人共创,自2015年起致力于智能自主创新纯电动汽车领域。秉持“零排放、零碰撞、零拥堵”愿景,零跑汽车聚焦前沿技术,自主研发三大车载平台、“三电”系统、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2024年销量势不可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稳居新势力品牌销量榜前列,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阶段。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驱控制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肩负着监控并优化能源利用、驱动系统、充电系统等关键性能的重任,还直接关联着车辆的安全性能、运行可靠性及智能化程度,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的标志性组件。
中科摩通-电驱控制器量产线实际案例
中科摩通与零跑汽车携手,致力于在新能源汽车电驱控制器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将集结各自优势,共同探索并开发兼具高效能与智能化特性的新能源汽车电驱控制器量产线。
• 产线包含以下核心设备:IGBT压装/涂胶等离子清洗/自动拧紧/安规测试/电源线束测试/EOL测试/烧录&吹水/气密测试/透气阀压装/总成外观检测。
• IGBT压装设备:采用高端伺服压机进行压装,压力位移监控,压装完成采用3D智能视觉检测压装PIN针的质量,确保生产出来的IGBT模块都能达到近乎完美的一致性标准。
• EOL测试设备:测试采用标准水电对接模块,设备自动对接,水管对接处有漏液检测,保证测试过程冷却水的泄露及时报警。
• 涂胶等离子清洗:设备对涂胶面进行等离子清洁,涂胶完成3D智能视觉检测涂胶后的胶宽、胶高、轨迹,保证产品涂胶质量。
• 产线节拍60s/pcs,自动化率89%,OEE 85%以上,产线柔性化高,兼容产品种类多,设备工装采用模块化换型,机器人站采用快换盘自动切换工装,换型有产品机种识别防错,程序软件采用一键切换,整线采用二维码与托盘绑定追溯,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数据可查询。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扩张与技术迭代加速,为新能源汽车电驱控制器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激增促使电驱控制器在性能、品质及生产效率上必须达到更高标准;另一方面,持续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如同强劲的驱动力,不断为电驱控制器领域注入新鲜活力。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电驱控制器领域正站在一个充满机遇与考验的新起点,引领着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
在未来,中科摩通与零跑汽车将并肩步入一个深度合作的新纪元,共同致力于推进电驱控制器量产线项目的圆满落地与高效执行。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深厚积累、生产制造方面的精湛技艺,以及市场推广渠道的广泛覆盖等独特优势。此番战略合作,无疑将开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的新篇章,书写出双方合作共赢的辉煌篇章。
2025-06-30
2025年6月25日——作为全球线圈、电机及变压器制造领域的重要盛会,CWIEME Shanghai 2025国际线圈及电机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行业代表身份亮相展位1D05,围绕线圈市场的技术革新与产业趋势展开深度交流,并展示了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当前,全球线圈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技术革新与需求升级。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工业自动化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线圈作为电能与磁能转换的核心元件,其性能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线圈被广泛应用于电机驱动、无线充电及电磁兼容系统,对高效能、小型化及耐高温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线圈制造正经历从传统工艺向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转型。高精度绕线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新型材料的应用,成为提升线圈性能与生产效率的关键。展会期间,中科摩通全面展示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实践成果。针对线圈制造的智能化需求,中科摩通重点呈现了主研发的自动化产线设计与集成能力。通过模块化设计、柔性化生产及数字化质量追溯系统,公司可为客户提供从精密装配到智能测试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中科摩通技术团队与观众展开深入交流,分享公司在电机、制动系统等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高精度机器人与视觉定位系统,实现了微米级装配精度,确保制动系统的响应一致性;同时,结合全场景测试验证体系,全面保障产品的可靠性与耐久性。此外,中科摩通还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化探索,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与预测性维护,进一步提升了产线的智能化水平。此次参展CWIEME Shanghai 2025,中科摩通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更传递了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未来线圈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为线圈市场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线圈制造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同时,公司期待与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智能制造的新机遇,为全球线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5-06-30
6月25日,2025第五届上海汽车线控EMB制动技术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代表受邀出席,汽车工业事业部总经理严家祥受邀发表《EMB装配核心工艺与测试》的专业演讲,深入剖析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产业化进程中的技术要点与制造技术,引发与会者的广泛共鸣。EMB系统的装配工艺是实现其高性能与高可靠性的基石。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相比,EMB系统对装配精度、环境适应性及质量一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科摩通自动化产线通过高精度机器人与视觉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电机、制动卡钳等核心部件的精准定位与装配,确保系统响应的一致性。针对EMB系统需适应复杂工况的特点,产线设计充分考虑了温度、湿度等多维度环境因素,通过模拟测试验证系统稳定性。引入智能化质量追溯体系,对装配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与记录,确保每一台EMB系统都能达到设计标准。EMB系统的测试环节是保障其安全性的极为重要的一环。中科摩通通过构建多场景测试矩阵,全面验证系统的制动性能、耐久性,确保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在演讲中,汽车工业总经理严家祥还分享了中科摩通对EMB技术产业化路径的深刻理解。EMB系统的规模化应用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制造体系的全面升级。中科摩通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EMB系统在材料、工艺、测试等方面的多项难题,推动了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优化。致力于成为EMB技术产业化的赋能者,通过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主机厂快速实现EMB系统的量产搭载。大会期间,中科摩通还展示了汽车线控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EMB系统集成方案、智能产线解决方案等。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演进,EMB系统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安全组件。中科摩通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以创新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为全球汽车工业的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2025-06-16
2025年6月12日-13日,第十七届国际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TMC2025)于南通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作为全球动力系统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本届大会以“智驱跃迁·材芯筑基·域融未来”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技术专家与产业链领军企业。中科摩通携前沿技术成果亮相,聚焦驱动电机系统智能化升级,以创新解决方案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成化与高速化驱动产业变革 当前,电驱动技术正向高度集成、全域融合方向纵深演进。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突破,动力系统轻量化、高功率密度及智能控制需求激增,驱动电机作为核心单元,其制造工艺与测试标准面临革命性升级。行业亟需通过跨域协同研发与智能化生产革新,实现能效突破与空间重构。在此背景下,高精度、柔性化的智能装备成为支撑产业跃迁的关键基石。 驱动电机系统创新突破 TMC2025围绕电驱动系统、混合动力技术等核心领域展开深度探讨。中科摩通立足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展示其在驱动电机产线领域的技术积淀:·高精度自动化产线:集成视觉检测、运动控制与数据追溯技术,实现驱动电机装配、测试环节的全流程自动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与一致性。·智能测试解决方案:针对驱动电机高频振荡抑制、效率优化等痛点,推出智能测试解决方案,助力企业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样机依赖。·跨域融合技术:结合驱动、制动与悬架系统的协同控制逻辑,推动驱动电机与底盘智能化的深度耦合,为用户带来更安全、高效的出行体验。 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中科摩通始终以“智能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服务商”为定位,本次展会进一步凸显其技术整合能力:·模块化设计:推出高兼容性驱动电机装配测试模块,支持多规格产品柔性切换,满足车企快速迭代需求。·工艺覆盖广度:业务延伸至驱动电机、热管理、线控底盘等关键领域,提供从单机设备到整厂规划的级进式解决方案;·全球化布局:展示海外项目落地成果,如日本分公司运营与欧美市场拓展案例,彰显企业国际化服务能力。 协同生态赋能行业革新 本届TMC2025汇聚180+国内外展商、3000+行业精英,中科摩通通过技术交流与资源对接,深化与产业链伙伴的合作,并进行产学研协同:与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探讨驱动电机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技术成果转化。面对电驱动技术高速迭代的浪潮,中科摩通将持续深化“技术研发-场景落地-全球协同”三位一体战略。在“双碳”目标与智能化浪潮的驱动下,中科摩通以技术创新为锚点,持续深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TMC2025不仅是技术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产业协同的起点。中科摩通将持续以“精密智造”为引擎,助力电驱系统向高效化、集成化、智能化纵深发展,为中国动力技术全球化进程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