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9
在我国中西部生长着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毛竹,在最初的四五年里,人们几乎观察不到它在成长,随后的日子里它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每天都可以长半米多,一两个月就有五六十米高。这种毛竹用四五年的时间武装了自己的根系,长达数千米,最终创造了自然界生长的神话。
我们身边也有像毛竹这样的人,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丹便是一位典型的代表。
摩厉以须
在中科摩通公司很多地方以及宣传册中都有“摩厉以须,通力以达”的标语。其中“摩厉以须”出自《左传》,意为磨快刀,以备不时所需。也可以理解为做足充分的准备,在命运挑战中得以制胜。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赵丹对自己的要求,他凭此从一个农村普普通通的孩子成功逆袭,成为常州市好青年和科技型企业家。
赵丹在学生时代就一心扑在学习上。虽然他没有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等我国的名校学府,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可能开始您根本看不到他明显的成长,甚至很多人都感知不到他的存在,不过这些反而让他谦卑的品格显得更加突出。为此,他也变得更加努力,不管是在游戏声不停的学生宿舍、还是在嘈杂的公交车上,赵丹都在潜心学习,钻研自己所报的自动化专业,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笨鸟先飞,要为顺利走上社会做好准备,打下良好而又牢固的基础。
2007年,赵丹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坚实的专业知识成功进入了常州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是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常州分所所在单位,号称是我国机器人研发制造的“黄埔军校”。他结合自身技术优势,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他的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青睐和信任,与此同时,自身的技术水平通过理论和实践相贯通更是突飞猛进、大幅提升。
2014年,到了赵丹的而立之年,他在常州科教城正式组建了创业团队,致力于智能制造产业化推进,服务中国制造2025,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最终,他将公司打造成领先的数智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不过,创业犹如蚕吐丝结茧一样,不但要不停地付出,有什么苦还得躲在暗无天日的茧房内默默忍受,要想实现蝶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赵丹创业起步时,只有几个人,规模小、纳税少,没人知晓、也没人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纵然有美好的愿景,然而现实是开拓市场并不简单。而且他走的是数智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发展之路,所有客户要求的都是需要量身定做的,因此,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都非常大,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四年过去了,公司还不见效益,创业团队捉襟见肘、入不敷出,有的人打起了退堂鼓。
这是赵丹遇到的至暗时刻。当时,他赶紧和创始团队进行深入沟通,他觉得要是这样放弃,前功尽弃也就罢了,可是实在可惜了,他认为方向没有错,只是需要时间。于是,他顶着巨大压力,请求大家再给一年时间,保证一定能取得成功……
从学生时代到工作,再从工作到创业,赵丹经历了三次跨越和成长。学生时代完成专业知识和技术理论的积累,工作后将技术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沉淀,而创业让他变得更加成熟。特别是他心态上的转变,变得越发的自信、乐观和强大。他不但学会了向外部拓展,更学会了内省,一切从自身找原因、向内索取,并立志扛起常州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面旗帜。或者说,在这个时期,他像毛竹一样在默默无闻地扎根,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便一冲登上很多人遥不可及的巅 峰。
赵丹走到今天,已拥有10余年智能制造领域从业经验,从2014年创业开始,曾主导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工具等行业多个首台(套)智能装备的研发制造。个人拥有8 项发明专利和57项实用新型专利。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装备产线》被常州市总工会评为常州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他本人也获得了“国创能源杯”新能源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江苏省轻工业科学技术奖励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以及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好青年、钟楼区“优秀企业家” 、“钟楼新力量”等多项荣誉。
通力以达
2019年,赵丹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重新整合,在常州钟楼区与中科院江苏智能院、常州创业投资集团共同创建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从此,赵丹苦尽甘来,事业迎来崭新的阶段,势如破竹、节节高升。
“通力以达”一词由赵丹自创,这并不难理解,就是做什么事情都要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做足充分准备,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不能做无把握之事。这是他对他团队的期望。取摩厉以须、通力以达两个词的首字,再加上共同创立单位中科院江苏智能院,公司名称“中科摩通”便由此而来。
俗语说人出一百形形色色,自己管好自己、做到全力以赴容易,可是在团队几何式增长的情况下,要做到大家通力合作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公司度过定战略、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的阶段以后,就面临着组班子带团队的问题。高效管理对减少企业内耗、取得高速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犹如带兵打仗,带得好就是常胜将军,迎来高速发展。带得不好就是一盘散沙,不会取得什么大的成果。更何况,“中科摩通”公司还是一个年轻化、技能型的团队,要想发挥各自所长,做到通力合作,真是难上加难。
“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做到文化融合、以诚相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赵丹信心满满地说,“我们‘中科摩通’公司实行项目制管理,从不论资排辈,只要有才华就能发挥作用,只要是金子就能发光发热。我们‘中科摩通’公司为员工搭建了一个能够多渠道晋升、能够获得成就感,并且能够实现他们个人需求与价值的平台,争取为他们建立一个具有归宿感的大家庭,进而实现我们“中科摩通”公司的平台价值,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实现共同目标。”赵丹身上的“三基色”,构成了他五光十色的全部。首先他做人做事总是充满敬畏和感恩之心。他是技术出身,认为强中自有强中手,于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如今还在中欧商学院攻读EMBA,以提升自己的全球视野、投资管理水平。他感恩所有人,哪怕是门卫都是他感恩的对象。同时,他是个积极向上的人,具有很强的事业心。他下定决心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乐观的他总能不断地暗示自己运气一定会好起来的。还有,他淡泊名利,格局很高,懂得放权。
在“三基色”的基础上,“中科摩通”公司不但文化做到了很大的创新开放性、很强的理解包容性,薪资体系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很大的优越性。由此一来,“中科摩通”公司就能很好地把来自全国各地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才融合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形成战无不胜的优秀团队,最终实现共同价值。“中科摩通”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技术创新引导市场,重视研发技术投入,吸引各类人才,研发团队占比达50%以上,并紧盯新能源汽车领域,成功为汽车电子和锂电等领域开发智能产线解决方案,重点深耕热管理、动力储能电池、域控制器、扁线电机、固态电池等领域。短短数年已在诸多行业领域获得数十项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产线、电子水泵控制器自动化产线等都是高新技术产品,顺利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第七届“创客中国”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100强、2022年“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装备制造领域一等奖、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类)、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第十三批创业企业等多项荣誉。
“中科摩通”公司拥有这样一支优秀的团队,就具备了视觉控制、可编程控制、数据追溯、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能力,建立健全了高精度输送线、自动化工序机器人、视觉检测装置、性能测试等智能化产线研发体系,并与中科院智能院深度合作专注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研发,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节省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变革。这样一来,“中科摩通”公司自然就得到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认可,也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仅成立三年,今年销售合同超过2亿元,预计明年销售合同达到5亿元。同时,“中科摩通”公司的核心优势、品牌附加值不断提高,成功吸引三轮投资人投资,为下一步上市做好了铺垫。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赵丹摩厉以须,博采众长,集智创新,凝聚团队力量,实现通力以达。在此,以郑板桥的七言绝句《竹石》来形容赵丹和他的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025-07-17
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智能化深度变革的关键阶段。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引领者,中科摩通携前沿技术成果与全场景解决方案,重磅亮相2025AMTS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展位号:W5-G05)。展会期间,中科摩通以全天候技术分享、跨界思想碰撞、沉浸式互动体验为核心,为行业呈现一场关于“智造未来”的盛宴,助力制造型企业加速向高效、柔性、低碳的生产模式转型。现场更有多重互动福利,等你来拿!技术干货全天候 内部深度分享+外部权威解读 参展期间,中科摩通展位化身“智造思想库”,每日推出不间断现场演讲,解析如何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精准装配与动态调控,揭秘高精度标定与自动化测试的创新实践。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部署热管理、电驱动、线控底盘、锂电池、智能驾驶五大领域,为制造型企业提供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此外,中科摩通受AMTS主办方邀请,带来同期AMC汽车制造国际系列会议演讲,围绕“汽车电子和线控底盘”展开跨界对话,为参展者提供多维度的技术视角与战略思考。在2025AMTS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上,中科摩通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卓越的行业贡献,一举斩获“TOP系统集成商奖”与“杰出合作伙伴奖”两项殊荣!此次盛会,汇聚全球800余家展商,是汽车制造领域的顶级交流平台。中科摩通以创新技术与前沿方案,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这两个奖项,不仅是对中科摩通系统集成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合作中展现出的卓越品质的褒奖。CASMT AI大数据智能平台 让方案“一键生成”展会核心亮点之一,是中科摩通全新发布的CASMT AI柔性自动化设计大模型。该平台以“数据驱动决策”为核心理念,通过整合制造场景中的海量数据与行业知识库,实现三大价值:·快速方案生成:用户输入需求后,平台可自动匹配最优工艺路线、设备选型及产线布局,大幅缩短方案设计周期;·成本动态优化:基于模拟分析,推荐兼顾效率与性价比的制造策略,助力企业平衡投资与回报;·智能运维支持:通过预测性维护模型,提前识别设备风险,对生成结果进行可生产性验证。诚邀共赴智造之约 中科摩通,与未来同行2025AMTS展会已全面开启,中科摩通正以创新技术为笔、行业需求为卷,勾勒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的未来图景。从五大核心领域的深度实践,到 CASMT AI大数据智能平台的颠覆性突破,中科摩通始终致力于成为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者”与“同行者”。2025AMTS展会已全面开启,中科摩通正以创新技术为笔、行业需求为卷,勾勒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的未来图景。从五大核心领域的深度实践,到 CASMT AI大数据智能平台的颠覆性突破,中科摩通始终致力于成为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赋能者”与“同行者”2025-06-30
2025年6月25日——作为全球线圈、电机及变压器制造领域的重要盛会,CWIEME Shanghai 2025国际线圈及电机展览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行业代表身份亮相展位1D05,围绕线圈市场的技术革新与产业趋势展开深度交流,并展示了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成果。当前,全球线圈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技术革新与需求升级。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工业自动化及物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线圈作为电能与磁能转换的核心元件,其性能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线圈被广泛应用于电机驱动、无线充电及电磁兼容系统,对高效能、小型化及耐高温性能提出更高要求。线圈制造正经历从传统工艺向自动化、数字化生产的转型。高精度绕线技术、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新型材料的应用,成为提升线圈性能与生产效率的关键。展会期间,中科摩通全面展示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实践成果。针对线圈制造的智能化需求,中科摩通重点呈现了主研发的自动化产线设计与集成能力。通过模块化设计、柔性化生产及数字化质量追溯系统,公司可为客户提供从精密装配到智能测试的全流程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中科摩通技术团队与观众展开深入交流,分享公司在电机、制动系统等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高精度机器人与视觉定位系统,实现了微米级装配精度,确保制动系统的响应一致性;同时,结合全场景测试验证体系,全面保障产品的可靠性与耐久性。此外,中科摩通还展示了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数字化探索,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管理与预测性维护,进一步提升了产线的智能化水平。此次参展CWIEME Shanghai 2025,中科摩通不仅展示了技术实力,更传递了对行业趋势的深刻洞察。未来线圈产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为线圈市场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线圈制造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同时,公司期待与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智能制造的新机遇,为全球线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5-06-30
6月25日,2025第五届上海汽车线控EMB制动技术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中科摩通(常州)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行业代表受邀出席,汽车工业事业部总经理严家祥受邀发表《EMB装配核心工艺与测试》的专业演讲,深入剖析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产业化进程中的技术要点与制造技术,引发与会者的广泛共鸣。EMB系统的装配工艺是实现其高性能与高可靠性的基石。与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相比,EMB系统对装配精度、环境适应性及质量一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中科摩通自动化产线通过高精度机器人与视觉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电机、制动卡钳等核心部件的精准定位与装配,确保系统响应的一致性。针对EMB系统需适应复杂工况的特点,产线设计充分考虑了温度、湿度等多维度环境因素,通过模拟测试验证系统稳定性。引入智能化质量追溯体系,对装配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与记录,确保每一台EMB系统都能达到设计标准。EMB系统的测试环节是保障其安全性的极为重要的一环。中科摩通通过构建多场景测试矩阵,全面验证系统的制动性能、耐久性,确保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在演讲中,汽车工业总经理严家祥还分享了中科摩通对EMB技术产业化路径的深刻理解。EMB系统的规模化应用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需要制造体系的全面升级。中科摩通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攻克了EMB系统在材料、工艺、测试等方面的多项难题,推动了技术的成熟与成本的优化。致力于成为EMB技术产业化的赋能者,通过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助力主机厂快速实现EMB系统的量产搭载。大会期间,中科摩通还展示了汽车线控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EMB系统集成方案、智能产线解决方案等。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演进,EMB系统将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安全组件。中科摩通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以创新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为全球汽车工业的智能化转型贡献力量。